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低空经济+农业”发展迅猛 技能人才队伍有待加强

作者:欧宇 陈静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日期:2025-04-11


【摘要】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低空经济对国家安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和关键作用。目前,低空经济在农业、旅游、救援、物流、通信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低空经济职业教育,尤其在产业链下游的“低空经济+”融合应用中,为产业培育壮大提供了有力的高技能人才支撑。本刊约请多位行业专家围绕低空测绘、低空农业、低空旅游产业发展,展开高技能人才需求分析与展望,以期助力职业院校前瞻性重点布局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人才培养,为促进高技能人才供给、带动产业链发展、推动我国低空经济“起飞”做出职教贡献。

【关键词】低空经济;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产业布局

【引用格式】欧宇,陈静,唐晓云,等.低空经济高技能人才培养:产业需求与布局方向(笔谈)[J/OL].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12[2025-04-0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3117.g4.20250331.1042.002.html.

欧宇,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职业教育处处长,研究员。

陈静,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随着科技进步和政策支持,低空经济逐步从城市走向乡村,低空技术能够有效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节约劳动力,是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低空经济为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注入强劲动力,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切入点。

一、“低空经济+农业”应用场景丰富

在政策、制度、技术、应用四位一体的因素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正加快向成长期迈进,市场规模快速增长。据国家民航局预测,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至2035年可达到3.5万亿元。“低空经济+农业”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领域之一,目前全国低空领域飞行小时数占比最大的是农业无人机,占全口径无人机飞行时数的90%。“低空经济+农业”应用场景十分丰富,其中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无人机喷洒

无人机喷洒是“低空经济+农业”中应用最广泛的场景,可以精准喷洒药剂、种子、粉剂等。2010年第一架商用的植保无人机交付市场,正式掀开了中国植保无人机产业化的序幕。2024年,全国农技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25.1万架、防治作业面积26.7亿亩次,均较去年增长近25%,稳居全球首位。相比人工喷洒,无人机作业效率可提升30倍以上,农药使用量减少30%以上,作业成本降低50%以上。从各地新闻报道来看,全国的应用案例十分丰富。如,在江苏盐城市大丰区西团永生家庭农场里,一架无人机仅半小时就完成了50亩地的植保作业;在四川广安蜜梨基地,通过低空授粉的方式为梨花授粉,一架无人机一天可作业100多亩。

(二)农产品物流

无人机物流领域逐渐成为无人机应用的新蓝海,在医疗物资配送、生鲜配送、山区海岛地区配送等特殊场景的应用中,无人机运输比传统运输方式具有更大优势,是快运业务扩展和升级的重要运力。2018年,民航局发布的《民航局关于促进航空物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提到“支持物流企业利用通用航空器、无人机等提供航空物流解决方案”。全国多地均探索了无人机在农产品物流中的应用。如,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红河街道在香蕉基地用无人机将香蕉运送到卸载地点;在重庆奉节山形陡峭的种植地上,由无人机吊运成筐的脐橙到山下的接驳点,比人力扛运的速度快9倍,一架无人机每日有5吨左右脐橙的运量,也降低了损耗率;在浙江舟山,从深海起网的大黄鱼“搭乘”无人机,15分钟后便可被端上百姓餐桌。

(三)作物监测

通过无人机获取的各类图像数据,结合图像处理技术,可以监测作物的生长状态、叶面积指数、植被指数等参数,帮助农业工作者及时了解作物的生长情况,指导合理施肥,及早发现和诊断病虫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还可以帮助预测农作物的产量。目前,我国无人机在作物监测和评估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很多地方已进入了实际应用阶段。如,在湖北宜昌当阳市草埠湖镇,无人机搭载的多光谱摄像头将作物长势数据实时传回智慧农业平台,指导合作社工作人员及时为作物开展精准施肥;在襄阳南漳县,物联网系统通过红边波段分析,系统自动生成差异化施肥配方,作业精度达到平方米级。

二、“低空经济+农业”应用前景巨大

国家民航局在《智慧民航建设路线图》中提出“先郊后城、先货后人、先隔离后融合”,表明低空经济未来将走向“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之路。国际无人机系统协会预测,未来十年无人机经济贡献的80%来自农业。在我国农村人口持续下降的总体趋势下,在绿色低碳和数字技术进步的发展势头下,“低空经济+农业”将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乡村人口持续下降,农业生产人工替代需求增大

2023年,我国乡村人口4.65亿人、占比33.0%,相较2021年减少4501万人、占比下降3.11个百分点。据专家预测,2030年“十五五”末期乡村人口将下降至4亿,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将降至3.3亿,占比降低至约1/4,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比约37%。在乡村人口减少和老龄化的总体趋势下,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无人机等低空经济技术的需求日益增强。

(二)“双碳”目标节点邻近,农业生产方式亟需绿色转型

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目标,“双碳”目标实现涉及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全方位、系统性变革。农业既是碳排放源,也是重要的碳汇系统。据专家测算,农业农村领域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全国排放总量的15%左右。据测算,4亿吨农业废弃物资源量可折算成约2亿吨标准煤量。因此,“双碳”目标实现需转变农村生产方式。基于低空技术的精准农业技术可以显著提升农药、肥料等资源的利用效率,显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是农业生产方式绿色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

(三)数字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赋能农业生产数字化转型

一方面,低空经济相关技术发展迅速,可以有效提高无人机喷洒、农产品物流、作物监测与决策等方面的应用效率;另一方面,农村数字化新型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为“低空经济+农业”应用提供更完善的基础条件。2023年末,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达3.26亿人、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66.5%,较2021年分别增长9.7个、2.7个百分点。

三、“低空经济+农业”产业发展亟待高技能人才助力

在乡村低空经济的场景应用端、配套服务端和产品供给端,社会化服务各环节都离不开懂农机的“新农人”。随着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无人机在农业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需要培育乡村市场主体、提升低空经济服务能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专门技能培训的短板问题亟须各方重视。

(一)行业领域缺人

“无人机驾驶员”是于2019年列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的新职业,该职业在农业领域还专设了“农业植保无人机驾驶员”工种。目前,这一新职业、新工种人才短缺现象越发严重。据有关部门测算,2024年我国无人机驾驶员岗位的就业人才缺口高达100万人。农业无人机产品公司主要为大疆公司,市场占有率70%。据该公司江西赣州分公司的负责人介绍,每年在赣州销售约1000台农用无人机,87%的用户为脐橙果农,平均年龄50岁,初中学历为主。由于缺乏专门人才及果农操作使用不当,造成公司售后服务难度增大。2025年教育部发布的新版《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中,设有无人机操控与维护专业标准。近年来,虽然部分涉农职业院校开设了无人机应用技术的相关专业,但是由于基层工作环境艰苦、薪资水平偏低、职业上升通道不畅,毕业生往往选择在无人机产业链条前端或城市端就业,最终下沉不到“低空经济+农业”的乡村产业一线。

(二)专业培训短腿

2025年2月,中国民用航空局、农业农村部印发《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培训管理规定(试行)》规定,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应对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进行培训,具体操作过程中可由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生产者直接组织培训。由于农业植保无人机的实际操作受地形、作物和气候条件影响大,学员拿到企业的培训证书后短期内仍然难以胜任操作,农业无人机的培训链条需要延长,应加大针对具体场景的实战训练课时。虽然国家职业大典已设置农业植保无人机工种,但相应的职业标准和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尚未出台。

(三)人才培养需跟进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农业农村部2025年明确提出,要拓展低空经济农业领域应用场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看到了“低空经济+农业”的发展潜力,“新农人”“农创客”投奔乡间田野,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当下春播时节,在浙江嘉善县1800多亩的数字农场中,正在投入作业的浙农飞防为农服务团队,平均年龄不到25岁;赣州一家脐橙植保飞防作业公司的60余人飞手团队,平均年龄30岁。截至2024年,中央财政累计投入资金近200亿元,支持培育高素质农民900万人次。今年的培育重点包括举办农机手技能提升培训专题班,针对高效飞防植保、无人机农业场景运用等方面开展培训。围绕“低空经济+农业”人才培养,下一步应当加强政策引导,有序开展涉农专业订单定向培养,鼓励更多毕业生投身“低空经济+农业”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一线,加快制定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规范,引导各地围绕“低空经济+农业”举办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赛育人。

下一步应加强“低空经济+农业”人才培养的政策引导与扶持。一是引进来。鼓励涉农职业院校针对该领域增开专业,引导更多毕业生投身“低空经济+农业”为代表的乡村振兴一线。二是优存量。加快制定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推动各级各类项目培训向无人机农业一线从业者倾斜。三是多措并举。营造重视支持相关人才成长的社会氛围。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