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教育厅
“我的成长得益于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助我学得一技之长,让我的人生更加丰富、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在5月11日举行的山东省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从中职生逆袭为大学教师的职业院校毕业生邢琦娜介绍了自己的成长历程,她于2009年进入济南旅游学校学习导游专业,通过职教高考,实现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的学历跨越,2020年入职山东青年政治学院,成为旅游管理专业教师,目前是一名博士研究生。
邢琦娜的成长,不仅仅是学历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在上学期间习得了“一技之长”。2013年她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还担任了济南市首批“职教推荐官”和“泉城推荐官”,先后荣获全国导游大赛冠军、国家金牌导游,成为国家文旅部“万名旅游英才计划”成员,是山东省青年岗位能手、旅游行业技术标兵、巾帼建功标兵、济南市杰出青年岗位操作能手。
山东是全国首个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首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试点省份,2025年再次被确定为全国职业教育“新双高”全口径改革试点省份,肩负着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使命。以此为契机,山东省坚持办好有质量、有标准、有贡献的职业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持。像邢琦娜一样,成千上万职业院校毕业生携“一技在手”,奔向技能报国的“诗与远方”。
办有质量的职业教育
让更多学生享受改革创新的“红利”
“今年,我校297名学生参加职教高考技能测试,200分以上者达到229人。”在职业教育活动周现场,济南市历城职专校长江长爱介绍说,学校坚持品德、文化、技能并重,学生的整体素质、技能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山东省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山东省文化艺术学校表演山东梆子传统剧《闯幽州•出征》

山东圣翰财贸职院展位前,学生体验中医脉诊仪的相关功能
山东省长期致力于探索完善职教高考制度,实行“文化素质+专业技能”考试模式。“专业技能”考试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测试两部分,总分430分。其中,技能测试为230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进行。今年的技能测试按30个专业类别进行,26.6万多名考生参加了这次展现“一技之长”的人生大考,技能测试成绩保持在较高水平。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山东不断优化顶层设计,着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职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高职的主体地位不断强化,职教本科、应用型大学稳步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适己化选择。山东聚焦重点产业需求,按照有别于普通高考、能满足培养需求的原则,调整文化素质考试内容,将职业技能考试成绩权重提高到50%以上,强调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并举并重。同时,出台推进职普融通相关政策,普通高中学生可以在高二上学期结束前,依据自己的兴趣特长,二次选择进入职业院校学习。这些措施意味着山东青年学生率先收到了职教改革的“红包”,享受到了职业教育政策的“红利”。
“我今天带着孩子来,就是想了解五年制高职有什么专业、如何报名、毕业后能拿什么证书,提前规划选择心仪的专业。”一名学生家长一边咨询相关政策,一边与孩子交流。这是山东化工职业学院举办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上出现的情形。日前,该校与东营市化工学校、临朐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等17所中职学校联办的五年制高职和“三二连读”专业点达到26个,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再扩容。

山东省职业教育成果展上,市民在活动周现场进行沉浸式VR体验
令人振奋的不止这一所学校。到目前为止,山东已建立起中职与本科“3+4”、高职与本科“3+2”对口贯通培养机制,实施长学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全省67所高职院校联合30所本科高校设置286个“3+2”贯通培养专业点,35所中职学校联合15所本科高校设置43个“3+4”贯通培养专业点。职校学生既可以上高职和职业本科,又可以上应用型大学,为山东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和培养高技能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走上技能报国的“新赛道”。据统计,山东省职教高考本科招生计划从2012年的2600个增加到2025年的2.2万个,报名人数从最初不到4万人增加到26.6万人。近三年,在自愿选择的情况下,全省中考招生中有11.16万名学生超过普通高中录取线而选择中职,高考招生中有12.37万名学生达到本科录取线却选择了高职,4.6万名普通高中在校生转入中职学校学习。
办有标准的职业教育
激活提质升级增值赋能的“一池春水”
“现在的职业教育和以前真是不一样了。学校管理严格规范,学生的精神面貌好,很多现代化设施设备见所未见,真的是‘一技在手,未来无忧’啊。”在济南电子机械工程学校开放日现场,学生家长李先生观看了学生的技能展示后深有感触地说。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立项建设15所国家“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总投入82亿元;实施省优质(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立项建设37所学校,总投入73.51亿元;实施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立项建设100所学校,总投入29.55亿元。全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双高计划”高职院校数量,分居全国第一、二位。
在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山东省以能力增进为主线,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投入1.9亿元开发了322个专业教学标准,投入1.5亿元校企合作建设3000门省级精品课程和315种省级规划教材及数字化教学资源,保证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山东获得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6项,位居全国第二。学生在全国(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奖牌数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一位。
改革进行到哪里,政策就支撑到哪里。近年来,部省联合印发《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关于促进职业教育提质升级赋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实施意见》,省人大修订出台《山东省职业教育条例》,省教育厅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关于成立“十强”优势产业集群产教融合共同体的通知》《关于推进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印发“金融+财政+土地+信用”产教融合10条激励措施的通知》等40多个政策规定,为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在“四梁八柱”已经搭建的基础上,山东职业教育工作重心也由“外部施工”逐渐转向“内部装修”。日前,山东省下发了《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这是2016年《山东省职业院校基本工作规范》的“升级版”。十四章92条涵盖了学校内部治理、教职工管理、招生工作、德育工作、教学工作、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工作、学生工作、评价工作、就业创业服务工作、后勤与资产管理、安全稳定工作等学校规范运行的方方面面,对职业院校依法依规办学提供了政策导航和行动指引,山东职业教育迈上了内涵发展的新阶段。
办有贡献的职业教育
“逐浪”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
“济南职业学院重点打造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和重点建设的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与山东省‘十强’产业、济南主导产业有效匹配。”济南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苏旭勇向前来参观的人员介绍说,学校与高精尖企业开展“双元制”学徒培养项目合作,学生得到了费斯托、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珍宝级的员工”的积极评价。仅费斯托一家,学校近五年来累计为企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336人,其中80%以上在技师岗或一线管理岗位工作。

济南职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正在练习钳工基本技能

济南职院展位前,学生排队进行VR体验
风好正是扬帆时,奋楫逐浪天地宽。山东着力深化专业供给侧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布局、人才培养与现代产业相匹配。2024年,新增专业点790个,撤销专业点767个,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紧缺专业,理工农医类专业招生占比达66.79%。同时,全面推动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立项建设了155个省高水平高职专业群、83个中职特色专业,引导学校优先设置和建好建强重点产业亟需专业。
在青岛,现任职于青岛新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的王崇山,从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曾先后进入许振超团队、张连钢创新团队,成为青岛港口的技术技能大师,现被母校聘为客座教授,正在为学弟、学妹提供技能提升和实践经验指导。这是山东校企“双向奔赴”的一个侧面。为赋能校企相向而行、协同共进,山东省组建了省级港航产教融合共同体。共同体内企业吞吐量占全国港口吞吐总量的71.5%,而港口航运类高职在校生约占全国的60%,共培养9846名“订单学徒”;开展社会培训900余期,有10万余人次参加培训;实施技术改造项目87个,技术服务到款8900余万元,为山东建设世界级港口群提供了强力支撑。
近年来,山东省由“职业院校+本科高校+领军企业”联合牵头,建设了47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拓宽了支撑行业、产业增值发展的新通道;同时,以都市圈、功能区、产业园区为依托,建设了56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和“十强”优势产业以及新兴产业、乡村振兴的各个节点,在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政策等要素,推进产教深度对接、双向赋能,服务技术改造、工艺改进、产品升级等方面,成为赋能提档的关键变量。
今年的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山东推出了职教发展研讨日、职普融通示范日、产教融合示范日、职教出海展示日、技能人才风采日、职教志愿服务日、地方特色活动日等七大“主题活动日”,全景式、沉浸式、多维度展现职教高地建设的新成就、新风貌、新前景。在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式现场,费斯托、临工重机、中国重汽、比亚迪、浪潮集团等50余家知名企业为职业院校毕业生带来了3000个高技能人才高薪岗位。据统计,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优势产业集群等主要领域新增从业人员72.1%来自职业院校,一大批技能大师、大国工匠和能工巧匠、技术技能人才,携“一技在手”奔赴山东现代化强省建设的最前沿,成为山东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增量,书写出职业教育绚烂的“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