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教育厅
“作为扎根株洲66年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受益者。当前,公司入职技能人才超过2万名,其中80%以上来自各类职业院校。”5月13日,在“职业教育大讲堂”暨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李东林对湖南职业教育大力点赞。
近年来,湖南坚持把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建设具有湖湘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5月11日至17日,正值2025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各地各校师生纷纷秀绝活、赛技能,话心得、述担当,向社会各界展现职业教育的贡献力。相关活动紧密对接工程机械、智能制造、轨道交通、航天航空等重大产业,覆盖全省14个市(州)数百所学校,吸引学生、家长、企业代表、社区居民等百万余人参与。越来越多闪耀的“技能之光”在此汇聚,为湖湘大地照亮“发展之路”。
系统谋划,汇聚合力
打通人才发展“立交桥”
“从传统机车到高速动车组,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每一次技术突破、每一项创新成果的背后,都离不开无数技术技能人才的默默付出。希望全社会进一步营造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氛围,让更多人认识到职业教育同样能成就精彩人生。”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友梅郑重呼吁。
职业教育发展的高度,取决于社会共识凝聚的力度。在今年的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省教育厅与省总工会签订《“聚力产教融合共育工匠湘军”战略合作协议》,推动形成“铸魂、育才、强技、赋能、成势”合作格局。
根据协议,湖南省将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与工会组织作用,系统推出五大创新举措: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纳入大思政课工作体系;紧扣湖南“4×4”现代化产业体系需求,实施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技能培训实时联动和信息发布机制,将“楚怡杯”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等纳入省职业技能竞赛年度计划;共建全省技能人才供需服务体系,实时对接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聚焦“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本科高校、职业院校与企业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度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创新中心、校企联合实验室、应用技术创新平台等……从校园到企业,从就业到晋升,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空间更加广阔,上升通道更为完善。

2025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式上,大中小学生代表宣读成长倡议

长沙民政职院举办第三期“实训室开放日”活动,学生在空乘VR智慧教学实训室内体验
为什么如此重视职业教育发展?湖南的共识是,职业教育对促进就业创业、助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省对职业教育发展进行系统谋划、高位推进,就是要以职业教育汇聚各方资源合力,让更多技术技能人才“一技在手,一生无忧”。
“一技在手,一生无忧”,这不仅仅是此次职业教育活动周的主题,更是湖南职业教育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的核心要义。正是以这样的理念为引领,政、校、行、企各方共同聚焦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关键任务,加快打通技术技能人才发展“立交桥”。
政府搭台——围绕“三高四新”美好蓝图,湖南省人民政府与教育部先后联合印发整省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意见、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施方案。2024年,湖南省修订《湖南省职业教育条例》,在全国率先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对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作出专章规定。同时,遴选高水平高职院校、优质中职学校联合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遴选19所本科高校、32所优质高职院校实施“楚怡工匠计划”;实施“湖湘工匠燎原计划”,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选手提供免试专升本机会,由本科高校单独编班定制培养。
校企联动——当前,湖南省立项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单位21个,组建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50个、职业教育集团72个,成立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6个,推动校企共建产业学院217个。湖南省入选首批全国产教融合试点省份,株洲市产教联合体入选首批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
社会参与——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邀请海口经济学院创始人、董事长曹成杰,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一级教授柳思维两名校友回校分享就业创业故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创业校友代表黄水龙、赵海鹰为学生现场答疑解惑……以“校友回湘”等重点工作为契机,一大批曾在湖南职业院校求学的优秀校友重回校园,为在校学生带来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优质实习就业机会。
对接产业,精准布局
优化产教融合“生态圈”
“利用最新的裸眼3D技术,结合高铁站房智慧评测平台,可以直观判断隐蔽工程病害,巡检作业效率大幅度提高。这次能有机会回到母校学习先进的行业知识,感觉收获很大!”5月13日,正值职业教育活动周“产教融合示范日”,广州局广州房建公寓段学员江奕辰与来自全国18个铁路局的40名技术骨干一起,专程来到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回炉”培训。
就在同一天,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召开首届通服工匠班总结会暨2026届通服工匠班启动仪式。数据显示,学校与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首届通服工匠班中,118名学员全员考取低压电工证、高处作业证等职业资格证。2026届通服工匠班计划从2023级电子与信息大类专业中选拔120名学员,聚焦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开展培训。
“学员在一线展现的专业素养,验证了产教融合的实效性。”湖南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主任李岱松透露,公司已与西安邮电大学达成合作,为优秀学员开设专升本学历提升通道,并制定专项晋升标准。
与此同时,益阳职业技术学院也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湖南桃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莫寿国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及8家企业代表专程来到学校考察。“我们不仅需要技能型人才,更希望与学校联合培养管理型储备人才,我们会提供更具竞争力的薪资和晋升通道。”多位企业代表现场表达用工需求,并提出“储备干部”培养计划。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的“插秧能手”齐聚田间比技能

湖南生物机电职院田间“大思政课”现场

江永县职业中专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师生为市民义务修理家用电器
三个故事的背后,是湖南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紧密契合。近年来,湖南省专门印发院校及学科专业布局优化实施方案,推动职业院校办学定位与主体功能区和产业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增强资源供需匹配度。
——职教发展与区域功能匹配。对接长株潭、湘南、环洞庭湖、武陵山区等四大功能区,推进职业院校办学条件达标,确保全省每个市(州)至少有一所高水平高职院校,每个县(市)至少有一所优质中职学校。
——院校布局与产业园区匹配。科学规划产业园区与职业院校布局,引导职业院校向产业园区聚集,坚持把学校建在开发区里,支持长沙、株洲、常德等6个城市在产业园区配套建设职教园区。各地在省级以上产业园区布局职业院校212所,在校生占比超过60%。
——专业集群与产业集群匹配。实施支撑主导产业专业群建设、产业亟需紧缺专业发展、专业限制停招撤销、专业内涵重塑等专项计划,指导职业院校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每所高职院校重点建设3~5个特色专业群,每所中职学校重点建设2~3个特色专业群。近三年共新增专业点1400个,撤销专业点1128个,服务区域现代化产业体系布局需要的专业点占比达67%。
宏观调整之后,校企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教共生共荣的“生态圈”得以进一步优化。而从这些企业代表的话语中,或许可以一窥湖南职业教育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力:
“我们特别看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对口度。最近,我们在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进行招聘,发现学生所学的专业课与企业智能化工作场景高度契合。”在“制造名城”株洲,汉德车桥(株洲)齿轮有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负责人刘思琪感慨。
伴随湖南航空航天产业的飞速发展,湖南机场集团正加速推进“四型机场”建设,急需兼具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学生质量很高,我们想与学校共同启动‘现代学徒制班’培养,并优先录用参与联合培养项目的学生。”湖南机场集团人力资源部部长张巧云表示。
“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能力强、素质高,一人难求。”湖南高端餐饮企业冰火楼董事长胡艳萍说,企业正积极打造湘菜产业“新名片”,学校餐饮智能管理专业群培养的学生与企业实际需求完全对口,正是企业要找的人才。
除了输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湖南职业教育技术支撑能力也在同步升级。当前,湖南职业院校联合本科高校、头部企业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联盟,共建技术创新平台462个,其中院士工作站1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6个,近三年共获发明专利1267个、攻克技术难题1205个、研发新产品1494个。
“湖南品牌”传播到哪里,职业教育的服务就送到哪里。2025年香港礼品及赠品展上,湘西苗绣州级传承人、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民族艺术学院彭晓君副教授现场展示精湛技艺,得到各国采购商的连连点赞;在湖南外贸职业学院举办的纳米比亚战略发展规划、有效监测和评估培训班上,24名学员走进田间地头,切身感受中国乡村振兴的鲜活成果……透过职业教育活动周这扇窗口,湖南省的新发展、新脉动正被全世界看见。
名师引领,全面提质
铸就学子成长“金标准”
劳模“名师带徒”指导职校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工匠人才工作室面向社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在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首批15个全省职业院校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获得授牌,成为一大亮点。
质量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生命线。为此,湖南省以一批“下得了车间、上得了讲台”的工匠名师为引领,铸就人才培养质量的“金标准”。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株洲市水务集团排水公司成立的“张婧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便是代表之一。5月12日,在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全国技术能手、湖南省劳动模范张婧来到学生身边,讲述了她从普通技工成长为大国工匠的故事。“把简单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用创新突破局限”的开拓意识,以及“让合作成就卓越”的团队理念——张婧用这“三把金钥匙”的成长哲学深深打动了在场学子。
依托工作室这个平台,张婧和团队成员一方面将企业先进的技术和实践经验引入教学,指导学生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另一方面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参与科研攻关和技术研发,让教学内容更贴合行业发展需求。通过共同开展技术项目、员工培训等活动,校企双方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不仅培养了多名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获奖的优秀学子,也为学校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案例获奖。
在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谢辉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里,产学研合作同样展现出蓬勃活力。谢辉任职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四十八研究所,是全国技术能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湖南省技能大师,湖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目前,谢辉团队已与学校合作6年以上,共同研究的复杂薄壁件加工工艺开发项目达十余个。
“老师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性地掌握了新工艺和新技术,再将这些技术经验转化为教学案例,应用于技能人才培养。”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副院长欧阳陵江表示,学校承接了谢辉大师工作室及相关业务单位的部分新产品生产试制以及小批量非标零件生产任务。对于这些应用环境恶劣且对精度要求极高的零件,使用传统加工工艺已经无法满足要求。为此,学校师生查阅大量资料,开展百余次加工试验,在研发中开创性地采用新方法、新设备解决难题。

道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总校学生在活动现场展示侗锦织造技艺专业特长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修组学子在职教周现场展示维修技能
把实训课堂搬到生产一线,让企业难题成为教学课题,这不仅是劳模和工匠人才工作室的典型做法,也是全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水平提高的“源头活水”。就在前不久,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特别邀请了学校深度合作企业共同开展专业图谱建设培训研讨,实现产业链、岗位链、能力链与课程链的有机衔接;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则牵头组织10所省内外参建院校,聚焦先进轨道交通装备领域典型难点问题,探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实训基地打造等人才培养核心工作……
数据显示,湖南省连续三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数均居全国前列,入选首期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11所,立项建设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34个、国家示范专业点38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7个、全国数字校园试点学校35所、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18个,全国教师教学能力比赛、学生技能大赛等相关竞赛成绩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这些数据正是职业院校学子们展示技能的底气: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举办现场展演活动,展示第四届技能文化节成果,全校27个专业的师生团队带着38个项目参展参演,吸引5000余名师生参与;江华瑶族自治县职业中专学校以考促学,组织学生参加2025年第一批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涵盖茶艺师、裁剪服装制版师、电工、汽车维修工、数控车工5个工种;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技术总校学生秀出“非遗”绝活,现场演示将扎染布重新剪裁、拼贴成民族纹样的全过程;江永县职业中专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师生走进社区,为市民义务修理电器……
“让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传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点亮技能之光!”在2025年湖南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近百名大中小学生代表共同发出成长倡议。以匠心致青春,以行动报家国,正成为一批又一批“未来工匠”的前行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