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各地职业院校携智慧教育平台跨域联动的创新实践、AI赋能实训教学的前沿探索、数字治理育人模式的突破成果等齐聚舞台。这场盛会不仅是职业教育数字化成果的集中检阅,更彰显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进入新阶段。从联结为先(Connection)、内容为本(Content)、合作为要(Cooperation)的“3C”走向集成化(Integrated)、智能化(Intelligent)、国际化(International)的“3I”,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深度应用、人工智能重塑教学形态、数字化赋能国际合作的澎湃动能,让职业教育在数字浪潮中奔涌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
优质教育翻山越岭 智慧课堂跨域连城
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惠及百万学子
距离4300公里,跨越天山山脉,鲁喀两地的84名学生正通过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就两地“农产品增值税核定扣除政策差异”的话题进行着热烈讨论。这是在喀什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上大屏幕正在实时播放的画面。以前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如今通过职教平台变成了现实。
对口援疆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也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内容。教育援疆作为对口援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如何把优质资源投放到新疆的现实困境。职教平台的出现,以其显著的数字化优势,将课堂教学从“黑板+粉笔”转向“云端+终端”,打破了地域限制,托举起了亿万学子的求知梦想。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同上一堂课”教学现场
2022年,职教平台重磅上线。面向不同产业、不同地域、不同学习者,整合1500多所高职院校、7000多所中职学校、3200多家行业企业的资源,职教平台将典型应用、资源、服务等“珍珠”串成“项链”,把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学生等“岛屿”连成“大陆”。以此为标志,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驶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师生享受到“一站直达”的便捷服务。
2024年5月,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托管建设喀什职业技术学院商贸流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借助职教平台资源优势,将4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8门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60门省级和校级课程资源打包输送到喀什职业技术学院,依托信息技术对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等关键要素进行全流程再造。截至目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仪器分析”等20门课程实施两地师生“同上一堂课”,实现了两校同步上课、同题共答、同标考核。
职教平台不仅提供了海量的专业与课程资源,还围绕教师能力提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职业培训、互动课堂等关键要素,搭建了专业与课程服务中心、教师能力提升中心、模拟仿真实训中心、教材资源中心这四个中心;创设了行业/企业培训、职业培训、工匠风采三个专栏,以及智慧教研室、互动课堂、职教一问三大应用工具。推动了教育教学从大规模标准化发展转向个性化、智能化发展。
在优质资源翻山越岭的同时,教学方式也开启了创新“加速度”。在职教平台的牵线搭桥下,优质课堂“时空交叠”处处可见,优质课程“跨域连城”时时可及。
截至2025年3月,职教平台已提供岗位培训微课程24154门,覆盖智能制造、现代服务等1460个岗位;面向各类社会学习者提供24小时专业知识问答、错题解析、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等智能服务,累计生成问答会话199万余次;提供数字经济、养老托育等673项行业权威微证书培训,为社会学习者拓展职业发展路径,3500余万名职业院校学生、教师和企业职工等学习者因职教平台而受益。职教平台已成为“不打烊、全天候、超市化”的世界上最大的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
职教平台也跟随时代发展持续迭代升级。目前,职教平台每三个月进行一次版本更新,截至2025年3月已累计完成12次更新。广泛应用最新技术,从2023年1月简单的关键词搜索,到2024年3月形成个性化推荐,再到2025年2月接入DeepSeek,平台资源推送更加精准化、个性化、智能化。近一年,职教平台新增注册用户476万余人次,累计注册师生用户3300万人。
AI赋能职业教育新生态
数智人才彰显中国制造未来力量
在艺术指导委员会职教周(中国国际动漫节)的展馆里,牡丹江大学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学生张蕊正专注地向观众演示动画项目中的三维模型制作流程。她的指尖在数位板上灵活游走,在她的反复打磨下,屏幕里《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模型逐渐鲜活起来,不时引来广大市民阵阵惊叹。
动漫制作技术是数字化程度要求非常高的专业。近年来,随着“黑神话:悟空”“哪吒”等动漫IP的出圈,国漫的关注度被进一步放大。其实,每一个爆款的背后,都离不开动漫产业生态的厚积薄发,更离不开像张蕊一样优秀的数字专业技能人才投入创作“实战”。在职教周活动现场,牡丹江大学动画学院教学副院长省级教学名师井维娜颇有感触地说道:“学校这几年动漫类专业招生火爆,不仅仅是行业需求旺盛,我们在教学方面也是下了真功夫。”2024年开始,学校分批次邀请7位央视动漫的产业导师到学校现场指导。专家们深度融合动画产业前沿的AI数字技术与教学实践,将《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经典IP的真实案例转化为可视化、可操作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学生依托AI虚拟制片平台,模拟镜头调度、光影变化,在虚拟环境中完成分镜设计与预演,体验从概念到成片的数字化工作流程,让学生在毕业前就能掌握行业最前沿的技术与技能,无缝对接企业需求。与之而来的是毕业生备受企业青睐、供不应求,甚至一度出现了“打包签走”的火爆现象。

牡丹江大学动漫产业导师讲授“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动画场景”现场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年轻教师孟成操作焊接机器人
其实,动漫专业只是一个缩影,牡丹江大学也只是一个代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全球教育界共识。近年来,职业教育坚持应用为王,积极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重塑学校教学形态,重构人才培养范式,全面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培养适应和引领数字时代的现代化人才。
如今,“AI+教学”已成为职业教育的新潮流。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研发的“知行大先生”专有大模型,通过人类智能与机器智能(AI+HI)的协同融合,为师生提供AI助学、AI助教、AI助训、AI助管等智能应用创新场景,深受广大师生喜欢。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基于AI项目式教学评价模型,构建集教学、数据采集、分析评价、反馈提升为一体的教学评价与提升闭环系统,显著提升教学评价的科学性。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将AI大模型技术应用于未成年人检察保护领域,创造出一系列涵盖精准预警、智慧办案、精准帮教和智能评估等多个具体实践环节的真实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实践中深入理解模型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景,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实训数字化与智能化
“观察好LED灯板的显示数据,别大意,任何一个标识错了,都会影响画面效果。”武汉职业技术大学实训楼的玻璃幕墙上,LED显示屏的光影与智能校正系统显示器交织闪烁,青年工匠陈井峰正带领6名在校大三学生助教调试LED显示屏控制系统。这种虚实结合的教学模式,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反复实践,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与此同时,在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船舶智能制造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内,行企校代表齐聚一堂,共探AI技术在船舶设计、制造、教育教学等领域的创新应用路径。学校年轻教师孟成回忆道:“这里的虚拟仿真设备就像‘不会累的教练’,当年上学期间每天课后,我都会泡在基地里,反复模拟不同船用构件的焊接场景,积累实战经验,这种‘虚拟—现实’的双重训练,比传统实操效率高出了百倍!”
以往冷冰冰的实训设备,如今在数字化的加持下“活”了起来。在虚拟与现实交织的环境中,学生可以自主探索、反复尝试。如今,在数字化实训探索实践中,出现了全天候运行、真实生产、虚拟仿真、“远程+真实”、跨场所、实训数字化智能化管理等多业态的改进趋势。

天津市红星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学生实操模拟无人机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AI应用赋能中心现场案例体验
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大学基于数字孪生技术,针对自动生产线工业机器人搬运物料场景,将指令下发搬到线上,学生在远程发送操作指令,远程控制位于学校实训车间的工业机器人运行,实现了“远程操控、真场执行”数字化实训。在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创建的数字实训基地,搭建了各种复杂的交通场景,进行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的模拟训练,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各种复杂操作和技能训练。湖南有色金属职业技术学院把企业真实的生产线映射在虚拟空间,将真实职业场景搬到学校,实现“企业怎么生产、学校就怎么教学”,分工序探索开展交互式实操训练。
数字化治理的广泛实践
“我的成长密码就藏在‘五育数字画像’里!智慧社区平台推送的成长建议帮我找到非遗文创的创业赛道,VR实训模块更让我在虚拟场景里练就真本事。”在浙江旅游职业学院2024年“一站式”学生社区文化节上,“创业标兵”莫诗杨边说边展示着公司开发的乡村文旅数字IP。她率领团队将青瓷、木雕、扇艺等非遗技艺与AI技术融合,带动30多个乡村实现旅游增收,获评世界职业院校与技术大学联盟(World Federation of Colleges and Polytechnics,WFCP)“卓越学生成就奖”。她说:“以前觉得工匠精神靠经验的不断积累,现在发现数据也能‘讲故事’——我的每一次课程选择、实训反馈都被平台转化为成长坐标,连企业导师都说我是‘用数字思维传承匠心的新职人’!”
自2022年4月开始,在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的指导下,教育信息管理中心组织专家研究团队,编制发布了《职业院校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南(2023)》《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高职)》和《全国职业教育智慧大脑院校中台数据标准及接口规范(中职)》,构建了全国职业院校数据基座,初步实现职业院校数字化状态的动态监测与分析,大大提升了部校贯通的数据治理水平。截至2024年11月底,职业院校数据基座已有1265所职业院校实现了动态连接,累计汇聚数据364亿条;可以通过“一键击穿”的方式对264所职业院校的特色应用场景进行查看,实现了对近700所学校的2.6万多间教室进行线上巡课。

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暨“园区通”科创金融智慧服务平台发布会
在服务企业方面,济南市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教联合体依托高新区“园区通”平台,创新打造“数智化人才服务+科技创新供需”双板块,串联起龙头企业、高校院所与职业院校资源,为产教融合注入“云端动能”。“通过‘园区通’平台,我们仅用了3天就精准匹配到山东大学的机械自动化专家团队,解决了生产线智能化改造的‘卡脖子’难题。同时,通过平台我们可以快速地进行人才匹配,降低了招聘成本,提高了时效!”在2025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济南分会场上,临工重机股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朱晓辉对平台赞不绝口。
数字化浪潮里的思政教育
“同学们注意啦!你们现在看到的长征五号火箭发射场景,是通过VR、AR等虚拟技术来还原的。”在职业教育活动周现场,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解员老师轻触全息投影屏幕,正在给参与活动的中小学生带来一场融合红色基因与数字技术的沉浸式体验。
5月14日,2025年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开幕。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面对数字教育变革,要坚持以人为本,牢牢把握智能时代育人的本质要求,更加注重青少年智慧启迪和心灵滋养,更加注重综合素养的提升,强化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协同。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的“英雄,您好!”成长教育研学营地作为2025年最新一批天津市大中小学研学营地,积极探索职普融通育人新模式,创新打造“红色资源数字化转化、职业技能场景化呈现、基础教育需求精准化对接”的育人体系。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研学营地累计接待来自天津市6个区32所中小学研学21810人次。
“当年我们在猫耳洞里坚守的77天,就像这VR场景中的每个数据点,需要精准计算与持久耐力。”一等战功荣立者王高银在天津市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题教室,通过AI技术及全息投影生成的三维战场模型,展示了“历史现场数字化复现”的教学模式。智能传感设备同步传递战地环境的温湿度变化,让体验者们真切感受到战场环境的严苛。
“我们不是简单展示史料,而是用数字技术构建可交互的教育场景。”该校新媒体中心主任陈红展示着新上线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隧道”。学生走进长廊,即可通过虚拟仿真技术观看珍贵历史照片,回顾重大事件和英雄人物,每个事迹都链接对应着职业领域的3D技能实训模块。这种“红色基因+职业技能”的跨界融合,让95%的参访学生反馈“对英雄精神、大国工匠精神、海河工匠精神有了具象认知”。

天津滨海汽车工程职业学院教师带领研学小学生“沉浸式”重走长征路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当前,广大职业院校,充分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精准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行为习惯和兴趣偏好,使“按需供给”“因材施教”“精准滴灌”成为可能,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度大幅提高。
制定规则 共建标准
服务全球的数字资源“花繁叶茂”
5月5日至9日,正值2025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之际,武汉职业技术大学组织交流团远赴南太平洋岛国斐济楠迪,开展“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之数字化转型驱动发展学术研讨会和“AI+赋能千行百业学术交流活动”。
斐济共和国高度重视此次活动,教育部长Aseri Radrodro先生、前青年与体育部部长Rajesh Singh先生、教育部主任秘书Timoci Bure先生等多位政要出席活动并致辞。橄榄球世界冠军Waisele Serevi先生的出席,更为活动增添了独特的跨界影响力。当地舆论普遍认为,此次活动不仅构建了中斐技术合作新桥梁,更通过展示中国数字教育的前沿成果,为斐济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径。

斐济教育部长Aseri Radrodro为研讨会和交流活动致开幕辞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强调,要在建设具有强大影响力的世界重要教育中心的新征程中推出“职教出海”2.0版本。近年来,中国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成为服务国家战略、推动国际合作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数字化技术引领下,“职教出海”正朝着更高标准、更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025年5月10日,中国•广州——第三届粤港澳数字商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大会暨中国“北斗+”应用职教出海行动启动仪式在广东财贸职业学院举行。大会以“创新赋能产业•技能成就未来•共推职教出海”为主题,汇聚粤港澳、新疆、西藏多地政校行企代表300余人,推出《中国“北斗+”应用职教出海行动纲领倡议书》,揭牌两大国际产教融合平台,并启动“北斗智创杯”AI应用开发挑战赛。
随着AI智能时代的到来,“职教出海”的形式也更加多样,一批批融汇东方智慧与数字智能的“职教出海”品牌项目在海外持续落地生根、蓬勃发展。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创办了6个海外田间学院,建立数字教学场域;开发238门“田间微课”,构建云端教学体系;制定57项国际职业标准,输出中国职教方案,已培养1900余名本土化技术人才。在斯里兰卡科伦坡的观赏鱼基地,AI正全周期质量监测与远程科技决策服务助力智慧养殖技术;在尼泊尔、埃塞俄比亚,“云上助农”“VR指尖课程”数字科教平台、“云上植物医生”“农业智能预警”等科教项目也正徐徐展开……
“职教出海”不仅是院校个体,“鲁班工坊”“丝路学院”“郑和学院”“班•墨学院”也正借助数智化手段组团海。2025年5月16日,山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职教出海展示日活动在山东济宁举行。近几年,山东以诞生和成长在齐鲁大地的两位先贤—“中华科圣”墨子、“匠圣”鲁班的名字命名,有组织地推动50所职业院校与海外中资企业“组团出海”,在23个国家建设38所海外“班•墨学院”。围绕现代化治理,借助数字化手段,“班•墨学院”配备了智慧管理平台与大数据监测系统,对每个学院的总体数据、教学数据、资源库数据等海量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实现从建设立项到组织实施、成果验收的全流程闭环质量监控体系,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职教出海”的发展历程中,从“接受规则”到“制定规则”的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学校开发的铁路维修技术员和铁道机车操作与维护技术员等8套职教标准,已被坦桑尼亚、老挝等国家纳入职业教育体系。”谈起学校层面参与教学标准的制定、输出和共享,山东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赵凤文介绍道,学校立项建设了6本工业汉语教材,开发了“班•墨学院”中老铁路课程2门、特色教学资源4套,开设双语课程50余门,通过云端传输和线下教学向全球开放,把有关铁路专业的“中国标准”打造成了全球共有共享的“公共产品”。
借助数字化手段,共建共享解决实际问题才能更有生命力。匈牙利地处“欧洲心脏”地带,极佳的地理位置奠定了匈牙利在中东欧地区供应链的区位优势。匈牙利现有课程仍以传统物流操作技能为主,缺乏对智能化、绿色化等新兴领域的覆盖。为满足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宝思德化学公司对全程物流人才的需求,山东港口协同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与万华化学三方共建“匈牙利—班•墨学院(万华化学)”,充分利用专业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训项目等教学资源以及教学管理平台,企校协同开发全程物流培训教材5本、培训资源45个,初步构建了“培训+就业”的闭环生态。目前已开展全程物流管理培训2期37人,有效解决了企业全程物流人才短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