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新闻 > 正文

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

作者:张梦涛   来源:每日甘肃   发布日期:2025-10-17


职业教育作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在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职业院校要深刻把握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与使命,立足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趋势,推动自身内涵式发展。

培育新型人才。当前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人民群众新期待,必须进一步破除束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改革,强化有目标有组织的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以创新为特点、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的新质生产力,不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职业院校要积极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以发展新质生产力过程中涌现的新业态、新职业、新产业、新动能为导向,建立和完善专业调整优化机制,适应产业、岗位迭代发展,改造传统专业,动态拓展专业方向,超前布局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新专业,推动专业建设快速响应产业变革最新需求。要以产教融合为抓手,精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成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供给的核心阵地。

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于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产教融合对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职业院校应树立平台化、网络化的建设理念,从内部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到外部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支持,在区域或者行业的整体层面对其进行统筹规划建设。还应以区域、行业、产业集群作为边界概念对其汇聚的各类相关要素进行串联和并联,打造产教融合矩阵,使其形成网络状有机结合体,完善要素交换运行机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积极打造产教融合创新生态系统。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的有效机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形成“校企协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新格局。

服务区域发展。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职业教育开辟了多元成长通道,为更多青年立足自身特点发掘潜力、发挥特长,提供了丰富多元的选择。职业院校要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发展,立足区域发展实际,依据产业特色和市场需求,科学制订专业设置规划、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赋能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例如,我省职业院校可发挥新兴信息技术在农业科技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加大乡村科技人才培养力度。重视物联网技术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算法在农业生产中的结合应用。广泛利用互联网平台进一步完善电商平台建设,实现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高效连接,借助大数据分析消费者需求和偏好,助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提高农产品的市场流通效率和群众收入。作为地方职业院校要理顺政校、校地关系,坚持以贡献求支持、以服务求发展,立足地方、服务区域,创新体制机制、结构形态、管理服务、教育教学等;坚持以区域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优势产业需求为导向,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增强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的契合度,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重点打造适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集群,切实将学校建设成为区域发展的人才库和动力源。(作者为甘肃财贸职业学院校长、教授)

(责任编辑:zhaoq)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