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近日,重庆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围绕“提高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开展了界别协商。
此前,聚焦这一主题,市政协主席程丽华率队深入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中国(重庆)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宗申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地开展调查研究,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精准把脉,靶向建言,助推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驶入“快车道”,重庆成为全国首批“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省市”之一。协商讨论中,委员们一致认为,提高全市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适配度,必须抓住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牛鼻子”,解决好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等问题,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技能支持和人才支撑。
“建立职业教育统一管理体制,提升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水平。”吴睫委员提出,借鉴先进经验,推动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积极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模式,基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适配程度等方面,整合一批“空、小、散、弱”职业院校,支持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职业学校序列。
如何让职业教育人才贯通培养更加契合产业需求?王晓英委员建议,立足服务区域主导产业、重点产业,优化院校及专业布局结构,聚焦技术技能人才创新贯通培养模式,开展长学制高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应用型大学在产教联合体设置工程硕士和博士专业,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建强产教融合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是李国委员的关注点。他建议,政府加大统筹指导,优化行业共同体布局,创新以产助教政策,搭建共同体产教供需交互平台,完善要素交换与利益补偿制度,推动人才培养链与企业需求链“靶式”对接,真正将共同体建在产业链上。
围绕“职教出海”,任捷委员建议,强化政策引领,打造优势平台,立足重庆产业优势和特色,服务国际产能发展和新重庆“33618”产业集群建设需求,鼓励电子信息、汽车、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物流等行业企业以及相关专业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优先实现“教随产出、产教融合”,提高“职教出海”项目的国际认可度。
委员们的意见建议得到应邀到会的副市长马震的肯定。针对委员具体建议,市教委、市经济信息委、市人力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积极回应表示,将着力加强顶层设计和制度保障,聚焦国家和重庆重点产业链及重要主导产业发展,支持相关龙头企业、职业院校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