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以20条“干货”措施为我省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路径。
重点培养五年一贯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根据《若干措施》,海南省将建设一体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一体化设计中职、高职专科、高职本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相衔接的职业教育框架体系。完善五年一贯制、中高职“3+2”、高职本科“3+2”、中职本科“3+4”等长学制贯通培养机制,探索职业本科学校与应用型本科高校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加快构建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体系。到2030年,力争中职毕业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比例达到70%左右(技工院校不作要求),高职专科生升读本科比例达到20%左右,职业本科招生规模约为高等职业教育的10%左右。
《若干措施》提出,构建具有海南特色的“东西南北中”职业教育布局。到2030年,以海口、三亚经济增长极为南北地区核心,推动职教产业园区建设,支持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等建设职业本科学校,整合省级教育资源新建2-3所公办高职院校;以琼海为中心,建立辐射东部地区发展的职业教育中心;以儋州为核心,打造服务儋洋一体化发展的西部职业教育中心;整合五指山市省级教育资源,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中部职业教育中心。支持高职院校与优质中职学校组建区域性、行业性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在中职学校设置分校或分院,重点培养五年一贯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建立职业教育技能考试破格录取制度
《若干措施》提出,深化“职教高考”改革。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招生办法。扩大对口单招规模。建立职业教育技能考试破格录取制度,获得国家级二类以上技能大赛、省级一类综合性技能大赛优胜奖及以上或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三等奖及以上的选手,可通过我省对口单招方式申请技能免试进入省内高职专科或职业本科学校就读相关专业。
同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紧贴海南自贸港四大主导产业及重点园区发展需求,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加快建设文旅体育、康养医疗、新能源汽车、休闲及热带特色农业、海洋产业、航空服务、数字贸易、生物医药、航运、物流、装配式建筑、跨境电商、人工智能等亟需专业,改造升级一批传统专业,撤并淘汰供给过剩、就业率低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
在推进产教融合发展方面,《若干措施》也提出了新路径:到2030年,完善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支持以海南自贸港重点园区为基础,集聚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培育3-5个左右兼具人才培养、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省级市(县)域产教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和高水平高校、职业学校、政府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一批由学校、科研机构、上下游企业等共同参与的跨区域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校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产学研服务平台。推进校企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培育建设3-5个以市(县)域产教联合体为基础的产教融合型城市。
强化“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拳
《若干措施》提出,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产教融合型企业提供融资支持,将符合条件的职业教育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预算内投资等的支持范围。
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允许公办职业学校开展有偿性社会培训、技术服务或创办以实习实训为目的的企业,在所得收入扣除必要成本外的净收入中,可按不高于70%比例提取作为绩效工资来源,不计入绩效工资总量基数,用于支付本校和其他培训教师的劳动报酬,其余净收入作为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资金。职业学校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教师可按规定在校企合作企业兼职取酬。
落实土地保障。对企业投资或与政府合作建设职业学校的建设用地,可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年期出让方式供地。各地在制定教育用地规划时向职业教育倾斜,多措并举利用闲置及存量土地、校舍快速补齐职业学校办学基本条件短板。
健全信用监管。加大产教融合型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力度,各行业主管部门开展行业信用评价,对评价结果好的企业,减少例行检查、专项抽查频次;对评价结果差的企业,加大抽查频次和检查力度,规范其行为。
《若干措施》还对职业教育数字化建设、教师培养、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