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作为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同期活动之一,AI+柔性制造产教融合研讨会在北京科技职业大学举办,该校与智能制造企业北京蚂蚁工场共建的全国首条产教融合人形机器人柔性制造线启动试运行。未来,这条集成了多种先进装备及工业软件的产线将开展人形机器人零部件研发和制造,设置学生实训工位,被打造成产教融合共享基地。

8月9日,“全国工业零件共享柔性制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在京成立
实训基地实现“真订单、真生产、真交付”

该校先进制造实训基地一层西侧的实训车间,一条占地300余平方米的人形机器人零件柔性共享制造智能产线映入眼帘,展现出高度的自动化与智能化。产线上,工作人员将一块铝合金毛坯物料进行预装并录入相关信息,随后把装好毛坯物料的工装设备放置于自动引导车(AGV)的托盘上。AGV立即通过智能运送系统将托盘精准运送至指定区域,工业机器人则灵活地将物料送入数控机床内进行加工。只见工业机器人在5台数控机床间自如穿梭,熟练地将半成品物料精准装入不同功能的数控机床中,整个流程井然有序。
经过一系列精密操作,一块长约20厘米、厚3厘米左右的铝合金毛坯物料,摇身一变成为多个精细的人形机器人手部关节元件。
该产线能够充分满足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小批量、多样化、小尺寸、高精度的创新研发与试制生产等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在生产产线的基础上,还搭载了人形机器人零件快速供应体系的 “云车间”,可在线上实现订单获取、报价等功能,达到秒级接单、分钟报价、小时制造的极速响应,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北职大的“工业零件共享柔性制造实践中心”
与以往校园内设置的产教融合基地不同,该基地所有产品都将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真正实现了 “真订单、真生产、真交付” 的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尝试,打破了传统校园实训与实际生产脱节的局面。
首批相关专业本科生将参与实训

这条产线不仅是生产单元,更是教学载体。基地特别设置了10个教学工位,学生可实时观察产线运行数据与数字孪生仿真画面,获得 “做中学、学中做” 的沉浸式教学体验。“从这里能学到真实产线上零件的完整生产流程,学生能参与到流程的各个环节,这些都是从课本上学不到的。比如,学生可以参与从运行管理、工艺设计、数控编程、产线控制与运维、数据采集及数字孪生等全链条生产各个环节,深度掌握产品工艺设计、数控编程、系统操作、智能质量检测及控制的核心技能。”

工业机器人正在生产零部件

工业机器人正在分拣零部件
学生在该产线不仅能学习到专业操作技能,还能够深入了解全链条生产管理系统,将学习链条延伸到运营管理和生产管理,让学生真正具备现场工程师的能力。
打造研发、中试、生产教学一体化创新平台
面对飞速发展的具身智能产业,北京科技职业和企业计划共同申报 “北京市具身机器人非标结构件快速响应中心”,打造集研发、中试、生产、教学于一体的创新平台。校企双方将共同开发覆盖智能加工、在线检测、预测维护全流程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工程训练》《智能产线集成与应用》《工业数据采集与可视化》等5门核心课程,由蚂蚁工场提供真实生产订单,师生参与从工艺设计到成品交付的全流程生产。秋季学期开学后,北职大首批机械电子工程技术等相关专业职业本科学生就将参与人形机器人非标结构件加工实训,完成多批次零件的生产交付。
产线全面运行后,预计每年可培训学生5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