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职业教育门户 www.chinazy.or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院校动态 > 正文

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培养德艺双馨现代企业管理者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日期:2025-09-10


我国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面临着更多挑战,培养服务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使城乡新增劳动力普遍接受高等教育,服务各类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并加强社区教育和终身学习服务是高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包括改进“职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培养办法,采用多种入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提高生源质量,培养提供现代企业管理、机械制造、学前教育、护理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领域所需要的高质量专业人才等。

面对社会对全面提升现代企业管理者的需求,要充分认知职业教育不是普通教育的“低配版”或“补充”,而是一种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升级耦合最紧密的“类型教育”。不能仅仅满足于技术操作层面的改进,而要从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高度,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变革。其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在于能否精准、高效、前瞻地响应市场需求,特别是培养出一批有理想、有抱负、有能力的企业管理新一代,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和中国制作、中国创造、中国引领的需求统一,认真完成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德艺双馨企业管理者,就要抓住新时代职业教育的核心使命。强调“德”与“艺”的辩证统一,即职业道德与专业技能并重,人格素养与管理艺术兼修,成为企业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带头人。

确立“德艺双馨”培养标杆“德”是根基。包含职业精神、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诚信品格、团队协作和人文素养。这是管理者行稳致远的“压舱石”。“艺”是本领,指精湛的专业技术、现代管理知识、战略思维、数字化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复杂问题的实战技能。这是管理者赋能企业、创造价值的“金刚钻”。“双馨”是目标,将“德”的培养贯穿教育全过程,课程思政创新不是在专业课上简单“贴标签”,而是深度挖掘各类专业课程(如大数据与会计、市场营销)中蕴含的职业道德元素(如诚信做账、公平竞争、安全生产)、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实现“润物细无声”的价值观塑造。

培养德艺双馨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大力弘扬“工匠文化”、“诚信文化”和“创新文化”,通过宣传榜样、举办文化节、设立企业奖学金等方式,营造崇尚德艺双馨的浓厚氛围。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现代学徒制”升级版,为学生配备学校导师(传授理论)和企业导师(传授实战经验)将企业的真实项目(如品牌推广、流程优化、技术攻坚)引入课堂,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能提升专业技能,更能切身感受职业道德、客户至上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共建“产业学院”与“大师工作室”。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将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管理流程和文化价值观直接融入教学。聘请“德艺双馨”的企业家、劳动模范、技术大师设立工作室,通过“传、帮、带”的方式,让学生近距离感悟大师风范。也是培养合格的企业管理者的必要方法。

“德艺双馨”二者相辅相成,深度融合,否则,缺“德”则“艺”越精,危害可能越大;缺“艺”则“德”虽高,难以担当重任。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内具修养、外显才干,受人尊敬的企业中坚力量。

如《管理学》作为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管理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其"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大职能与共产党人的“认真”精神高度契合。而《形势与政策》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阵地,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载体。结合红色文化资源,我们可深入挖掘"认真"精神的历史渊源和现实意义。通过专题教学、情景剧演绎、红色故事分享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认真"背后的家国情怀与使命担当。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组织学生探讨如何以"认真"精神投身农村电商、智慧农业、基层治理等事业,深化职业理想与社会责任的融合。并从产教融合到科教融汇,将校企合作从“表”深入到“里”,从“融合”升级到“融汇”,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从“松散结合”走向“实体化深度融合”。从“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通过共建实体共建产业学院、混合所有制实训基地、技术创新平台等,实现“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不仅解决教学问题,更要解决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技术难题,将教学过程与技术研发过程相结合。

实践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根本。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教学工厂”,承接真实订单,让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指导下生产真实产品、完成真实项目,发扬中国文化传承的学徒制,将企业真实的生产线、项目、业务流程引入校园,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在“准职场”环境中进行生产管理实践,同时为企业创造价值。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不是挂名,而是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共同管理、共同招生、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教学、共同就业,形成优势互补的实体。

总之,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培养德艺双馨的企业管理者,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在现代企业管理、乡村振兴、智慧农业、先进制造等领域,要主动对接区域发展需求,把教学与实践的相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尺,贯穿于教学标准制定、实习实训管理与评价体系之中。把握好正确的职业教育改革方向,按照“管好两端、规范中间、书证融通、办学多元"的原则,严把教学标准和毕业学生质量标准两个关口。将标准化建设作为统领职业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为服务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发展和职业教育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与人才支持。建立健全学校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教材、信息化建设、安全设施等办学标准,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落实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健全多元化办学格局,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模式改革,借鉴国际职业教育培训普遍做法,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管理办法, 让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从“大有可为”走向“大有作为”,最终,通过这种培养模式走出的管理者,将是具有世界眼光、人文情怀、工匠精神的新时代企业管理者,他们将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支撑和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 郭宏 )

(责任编辑:)

友情链接

 京ICP备09048925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46194号 联系方式

版权所有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     技术支持:万合技术 博达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