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学会秘〔2025〕51号
各会员单位、有关职业院校: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战略部署,积极探索AI大模型、数字孪生、边缘计算、具身智能等新技术与融媒体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举措,构建智能融媒体领域教育新生态,适应智能化创新需求,经研究,决定征集“数智赋能·融创未来:AI大模型与智能视觉驱动融媒教育新生态”典型案例。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案例主题
数智赋能·融创未来:AI大模型与智能视觉驱动融媒教育新生态
二、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承办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
指导单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
三、征集内容
(一)AI大模型驱动的融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案例
聚焦生成式AI在课程开发、新闻采编、多语种内容生成中的应用,如智能剧本创作、AI虚拟主播训练、多模态交互式教学内容生成等,构建行业—专业大模型(垂直大模型),打造“内容生产—智能传播—评价反馈”全链路智能融媒体闭环。
(二)智能视觉技术重构融媒体教育场景
探索智能视觉、知识图谱与大模型在融媒体领域融合应用,探索数字教材、智能评价等新形态,如AI行为分析辅助教学评价、虚实融合演播厅搭建、文旅场景AR导览系统开发,实现教学场景的沉浸式交互与精准化诊断。
(三)数智文旅与沉浸式体验创新
结合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数智技术活化文旅资源,开发非遗文化虚拟展厅、历史场景VR复原、智能IP形象矩阵,促进产教场景统筹联动,构建“文化挖掘—数字建模—跨平台传播”的数字文旅教育新模式。
(四)人智协同的融媒体教学新范式
推动智能体(AI Agent)技术在融媒体教学中的深度应用,聚焦人机协同实训指导核心场景,构建“教—学—评—创”一体化智能协同解决方案,实现“师—生—机”三元互动模式,强化数据驱动教学过程的实时反馈与闭环优化。
(五)融媒体人才数智素养培育体系
构建涵盖多模态编辑、智能工具应用的课程体系,支撑课程智能化改造、教材数字化转型及个性化学习路径推荐;开发虚拟教研团队协作平台和数字人实训导师系统,强化“技术+人文+创意”复合创新能力培养,通过多元教学法提升学生的协作与创新技能。
(六)校企协同融通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转化实践
聚焦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创新,探索校企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实践平台,推动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重点征集产教融合型课程资源(数字教材)开发等案例,强化“技术研发—教育应用—产业落地”全链条协同,实现科技成果从创新链到产业链的高效转化。
四、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案例征集与材料初审(2025年8月31日前)
通过学会官网、公众号等渠道发布征集通知,各单位提交案例材料(包括文字方案、PPT、视频等),审核重点确保案例主题紧密契合征集要求,内容需生动反映实践创新成果,弘扬时代主旋律,坚持正确导向,并符合相关政策法规精神;鼓励采用图文结合、数据翔实的方式呈现,以增强案例的示范性和教育价值,避免工作总结式泛泛而谈。
第二阶段:专家评审与反馈调整(2025年9月1日—11月20日)
组织专家初筛,保留50%案例进入终评;向初评通过单位发送修改建议,调整后的案例由专家组终审,按评分排序确定典型案例名单。
第三阶段:案例发布(2025年12月前)
通过学会官网、公众号发布案例,颁发写实性证书,并邀请优秀案例单位参与经验交流会。
第四阶段:案例汇编与宣传推广(2025年12月—2026年1月)
将典型案例汇编为《AI大模型与智能视觉驱动融媒教育创新实践》,纳入职业院校教师培训资源库,通过教育信息化平台、短视频平台等展播案例视频。
五、材料要求
1.各单位指定1位联系人统一提交资料,填写《案例征集申报表》。
2.案例应具有时代性、创新性和原创性,主旨清晰、内容生动、图文并茂、资料详实。案例应包括实施背景、参与主体、技术突破、实施路径、实践成效、创新价值等。要求主题突出、有相关数据作为支撑,具体介绍以文字为主,字数控制在3000字以内。
3.形式要求正文插入3-5张高清图片(JPG格式,单图≥3M),标注来源及说明;鼓励提供配套视频(MP4格式,≤10分钟)或PPT,展现动态成果。
六、提交方式
1.案例文字同时以PDF、WORD两种格式提交,命名方式为“学校名称+案例名称”,有关图片、视频、媒体报道等作为附件同时发送。
2.以每个案例为单位,所有文件合为一个压缩包;若学校提交多个案例,请以“智能融媒体案例+学校名称”方式汇总压缩提交。
3.请各单位联系人于2025年8月1日前将材料发送电子邮件至ZJZM2021@163.com。
七、联系方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智能融媒体专业委员会
朱圣杰,15055531409
附件:
1.案例撰写说明
2.案例格式要求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
2025年7月1日